2025年7月12日-14日,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在沈陽國際展覽中心舉辦,大會主題為“糧安天下聚合力,產銷融通促發展”,聚焦糧食流通,圍繞糧食產業全鏈條、各環節,為廣大企業創新發展、共商合作搭建平臺。科學研究院以“科技引領糧食安全,創新驅動節糧減損”為主題,通過“橫向業務主線+縱向產業鏈條”雙維度展示體系,首次全方位展示在糧食儲運、糧油加工、品質營養、質量安全、儀器裝備等領域的五十余項科技創新成果,并參加朝陽市雜糧高質量發展論壇。此次參展廣受行業企業及管理部門、媒體機構等單位代表的好評,為深化院地及科企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促進科技創新供需精準對接、擴大宣傳有效提高科學研究院影響力發揮重要平臺作用。展會期間,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煥鑫,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宏等領導蒞臨科學研究院展廳參觀指導,聽取參展科技成果介紹,品鑒全谷物食品。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院黨委書記滕增泰,及院長譚本剛、副院長邱平、總工程師孫輝分別帶隊參加大會相關活動。
開幕式上,科學研究院分別與江南大學、吉林大學、沈陽師范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與三大高校重點在科學研究、平臺建設、人才培養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交流;在朝陽分會場,科學研究院作為國家糧食產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單位,與遼寧省朝陽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在技術引進、項目招引、人才培養、實訓基地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雙方將秉承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理念,以科技引領、產研融合推動糧儲產業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在成果發布會上,科學研究院堅持“四個面向”,聚焦糧食安全、科技創新等國家戰略,圍繞應急保障、綠色儲糧、谷物食品營養健康升級及飼料資源生物轉化增值等領域,精心遴選了六項具有重大應用前景與戰略價值的標志性創新成果隆重發布推介。一是移動式糧食應急加工成套裝備。實現了快速投產、組合產能、智能跟蹤三大技術創新,有效推動糧食應急保障向“預防-響應”全周期管理躍升。二是糧食智能化無人檢測系統。實現一站式完成13項國標規定質量指標、6類毒素、4種重金屬及農殘項目等共27項指標的快速化、精準化、智能化檢測,筑牢糧食收儲質量安全防線科技支撐。三是“五位一體”綠色儲糧技術集成與示范。由倉房性能提升、高效進出倉等五個技術體系集成,倉儲環節更加“綠色、生態、保質、節能、增效”,為高標準糧倉建設和運營評價提供技術支持。四是益生菌發酵飼料產業化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及應用。通過高效菌種資源挖掘與選育,油料、谷物加工副產物高效生物轉化與應用等五項創新技術,實現產業全鏈條技術創新集成,推進了我國飼料糧豆粕玉米的減量替代進程。五是基于糧食營養健康功能挖掘蔓越莓及谷物食品開發。通過對蔓越莓、主雜糧在抗氧化抗炎、調節腸道菌群等方面的關鍵研究,成功開發了蔓越莓益生菌系列產品、低GI系列主食品,為提升國民營養健康水平、推動產業升級做出有益嘗試。六是全谷物燕麥奶加工技術與示范。聯合佳禾食品公司構建了“生物酶解-循環濕磨均質化-動態高壓微射流聯用”專用穩態化物料及產品加工關鍵技術。研發并上市全國首款全谷物燕麥奶產品并建立生產線,質地口感明顯改善、營養價值顯著提升。
本次大會我院組織儲運所、質量安全所、品質營養所、加工所、檢測中心、中心實驗室六個部門以及所屬科技型企業國貿東孚參展,協同佳禾食品、谷道糧心、輕訴健康、星創儀器、天合云途、同福健康六家合作企業組團亮相,現場通過實物展示、產品品鑒、視頻演示等多種形式,結合AI機器人講解和趣味互動,全方位、多角度、創新性展現科技創新能力和院企合作成果。其中系列健康食品以及應急加工成套裝備、智能化無人裝備等受到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多個省(市)糧食主管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帶隊到展位參觀交流、參與品鑒,多家倉儲和檢驗檢測企業到展位洽談業務、咨詢綠色儲糧技術合作,新華社、央視新聞、中國新聞網、中國商報、北斗融媒等十余家中央、地方媒體對科學研究院系列科技成果和首席科學家進行采訪報道,還吸引安哥拉、阿根廷等外國駐華使節、FAO等有關國際組織代表等前來參觀交流和品鑒。